<optgroup id="n7267"><em id="n7267"></em></optgroup>
    <ol id="n7267"></ol>
    <optgroup id="n7267"><small id="n7267"><pre id="n7267"></pre></small></optgroup>

  • <ol id="n7267"></ol>

    跟孩子說道理,是教育孩子最無效的方式

    2022-04-07



    大家好,這里是一米心理問答室第72期。本期由一米心理創始人鞏梅老師回答。


    如果您有自己的困惑,可以在一米心理公眾號下方菜單找到“向米提問”。


    如果您的問題被選中,我們將在下一期一米心理問答室中為大家呈現。


    匿名提問:


    孩子總是頂嘴、不聽話、難管教,親子關系很緊張,該怎么辦呢?


    咨詢師回復:


    “告訴你多少次了,星期天晚上要早點睡,你看我上班又要遲到了”


    “跟你說過多少次了,玩具玩完了要收拾,要養成好習慣,你怎么每天總是忘記?”


    “跟你說過上課要認真聽講,老師又說你上課開小差,你怎么回事?”

    “……”


    這是在親子間時常發生的對話,當親子間溝通不好,結果可能愈演愈烈,產生親子沖突。


    有些家長面對親子沖突時會產生心酸,無奈,以及無力感,并且反思:


    為什么我們親子關系到了這樣的狀態?為什么別人家的孩子沒有問題就我家孩子有?那是不是證明我的有一些方面做錯了或者說我之前的育兒方式不對??


    事實上,孩子的成長歷程可能會有第一叛逆期:嬰兒期(0-3歲)兒童進入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一個飛躍期。


    青春期又會存在第二叛逆期(12-18歲)此時的青少年進入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二個飛躍期,青少年的心理呈現兩極分化的傾向。


    在這兩個過程孩子身體和心理是處于不斷的變化的過程中;隨著身體和心理的不斷變化,兒童的心理沖突也會不斷加劇,與此同時家長與孩子的親子沖突也不斷惡化。


    ?今天讓我們來探討一下,單方面和孩子講道理,能否化解親子沖突。?在此之前我們要先了解親子沖突產生的幾個原因:?


    ?01

    父母與孩子的認知存在差異


    之前有朋友分享這么一個故事:?


    “我有一個朋友她女兒上初中,成績一直不錯,但有段時間成績出現下滑,朋友對此心急如焚,多次找老師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最近,她被老師告知其女兒與學校的另一名男生走的很近,老師希望她回到家多觀察女兒的動向。


    得知消息后,感覺如臨大敵,回到家與孩子說一堆大道理:早戀的危害、現在是學習成績提升的關鍵期……? ??孩子對此產生過激的反應,認為母親在剝奪自己的自由,雙方不肯讓步,母女關系降至冰點?!?/span>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成長的蛻變時總會覺得孩子不好“管”,不聽話了。


    于是總是想盡辦法讓孩子回到以前聽話的狀態,而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他們已經不愿意再被家長直接控制,反倒希望自己有一定的主動權。


    這時候父母與孩子的認知存在著差異,于是沖突就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孩子在成長的每個階段的需求都是會發生改變的,父母應當在孩子出現問題產生沖突時,給予孩子所需要的幫助。


    家長也應該抓住這一機會認真分析出現沖突的原因,并且和孩子一起討論,協商解決問題的方法。


    作為家長,不應該懼怕發生沖突,但是也不能總是活在無意義的沖突之中。親子沖突,實際上是在提醒一個家庭需要共同成長。


    02

    不恰當的家庭教養方式?


    生活中我們大致能發現這幾類的家長:


    1.專制型:這類家長對孩子有著過高要求,卻給予較低的溝通反饋。家長要求孩子無條件服從自己的命令,同時不給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表現出無耐心,批評,指責,打罵。


    2.忽視型:這類家長對孩子有著低要求,也同樣有著低的溝通反饋。這類孩子接受的類似于“放養式”的教育。孩子感覺沒人在乎自己,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久而久之孩子可能逐漸極端化,做出傷害他人的行為。


    3.溺愛型:這類家長對孩子有著較低的要求,但卻有著較高的溝通反饋。家長可能會滿足孩子的一切條件,而更少的去對孩子要求著什么。孩子缺乏規則的限制,依賴心極強,難以顧忌他人的感受,缺少同理心。


    4.權威型:這類家長對孩子有著較高的要求,也有著較高的溝通反饋。家長給予孩子足夠的接納、傾聽、理解、尊重。對孩子的情感有著積極的回應,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同時能夠遵守規則,賞罰分明。


    除了權威型的教育方式,其他三類都容易引發親子沖突,對于這三類家長來說需要改變自己的家庭教養方式向權威型家庭教養方式逐步轉變。


    03

    父母教育理念的分歧


    有一位學員跟我說他們家的狀況:


    “有一次在商場里面一旦逛到玩具區并看到自己喜歡的玩具,就抱著不撒手,不論家長怎么拖拉,孩子都不肯離開,甚至坐在地上打滾,哭鬧。只要家長不妥協,孩子也絕不妥協。


    面對這種情況作為媽媽的我堅決不妥協,但作為丈夫的爸爸卻會打破這種僵持,極力地去哄自己的孩子。因此導致了我與孩子的親子沖突,孩子對我越來越疏遠。”?


    ?現如今,許多母親盡力想成為一個有原則不妥協媽媽,愛孩子但不寵溺孩子,給孩子制定的合理的規則必須要堅持,即使孩子哭鬧,再心疼也要堅持。


    經過多次實踐后,孩子就會發現媽媽的原則不會變,即使哭鬧也沒有用,媽媽不會順著他。


    而對于父親們來講,對孩子的教育往往采取粗放式的,“大男子主義”式的家庭教育,這種思想往往忽略了對孩子教育和引導的細節上的關注。


    ?從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在許多家庭中,存在教育理念不一致,其實這不是一個小問題,因為這會影響到家庭教育氛圍是否融洽,?親子關系是否和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性格、脾氣、人際關系、思維方式等。

    ?

    ?04

    化解親子沖突有妙招


    ?這里給大家兩個解決方案:


    1.如果家長能夠從自身出發,做到自我反省,及時覺察、引導、預防孩子的一些心理問題,那么親子沖突也就能得到較好的緩解。??



    2.但在教育實踐中真正能做到關注孩子成長,不斷發現親子問題并妥善解決問題的家長卻是很少的。


    往往這個時候就不單單是從家長入手,而需要向專業的咨詢師求助。?作為兒童咨詢師首先的是從孩子入手,讓存在行為,人際關系等問題的孩子癥狀消失,恢復正常的生活。?


    同時也會深入地考察家庭教養方式,以及父母的教育理念,和家長一起工作,在家庭教育中可能不太適合孩子的地方,做出一些調整。


    因此既要從孩子入手也要與家長建立一個聯系,共同制定計劃來幫助孩子,更科學更有效地去解決家庭親子沖突。

    无码国产色欲XXXXX视频

    <optgroup id="n7267"><em id="n7267"></em></optgroup>
    <ol id="n7267"></ol>
    <optgroup id="n7267"><small id="n7267"><pre id="n7267"></pre></small></optgroup>

  • <ol id="n7267"></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