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group id="n7267"><em id="n7267"></em></optgroup>
    <ol id="n7267"></ol>
    <optgroup id="n7267"><small id="n7267"><pre id="n7267"></pre></small></optgroup>

  • <ol id="n7267"></ol>

    爸爸多參與這件事,孩子更優秀!

    2022-03-25




    大家好,這里是一米心理問答室第71期。本期由一米心理創始人鞏梅老師回答。


    如果您有自己的困惑,可以在一米心理公眾號下方菜單找到“向米提問”。


    如果您的問題被選中,我們將在下一期一米心理問答室中為大家呈現。


    匿名提問:

    孩子他爸回到家,就躺在沙發上看電視,我為了孩子忙的手忙腳亂,做飯、陪寫作業,爸爸都視而不見、不管不顧。為什么別家的爸爸有的很關注孩子,我們家的爸爸這樣?怎么讓爸爸多帶孩子呢?


    咨詢師回復:


    這種現象不是個例,很多家庭都會出現這樣的情形:爸爸很少參與到孩子的養育中來。
    這種現象被稱之為“喪偶式育兒”,很多家庭都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



    01

    到底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

    1、傳統觀念的影響

    由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父權教育根深蒂固。

    很多家庭對“男主外,女主內”這樣的家庭模式習以為常,認為男性就應該以事業為重,負責賺錢養家,女性就應該在家里相夫教子,負責處理家庭里的大小事。

    所以在社會上,無論男女的觀念,都不約而同的認為媽媽照顧孩子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爸爸是否參與沒有很大關系。
    圖片

    ?
    2、爸爸不清楚如何參與

    一般家庭里,媽媽習慣性的對所有關于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攬,孩子也習慣了一有什么事情,就會問媽媽,襪子找不到了找媽媽,晚飯想吃什么跟媽媽說,作業不會找媽媽教。
    ?
    當爸爸想要去參與的時候,一般做的不夠好,而妻子習慣性的就會批評和指責:
    ?
    你怎么連沖奶粉都不會?
    你怎么連這個都做不好?
    你就是沒把心思放在這……
    ?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幸福三重奏》,節目里的陳建斌和蔣勤勤兩夫妻之間的情況就很引人深思。陳建斌當時是要幫忙干活的,他去洗菜切菜;蔣勤勤當時懷孕7個月左右,本來在休息的,但是她看到陳建斌菜洗的不干凈,切的也太大塊,習慣性就會埋怨,并把工作包攬過來:“你別做了,我來我來?!?br />



    ?
    其實很多家庭中都有這樣的情況,爸爸想要幫忙干活,但是做的肯定沒有媽媽好,媽媽習慣性地埋怨和責備,爸爸的信心被打擊,他們往后對孩子的教育以及家里的家務,想要參與進來的積極性就會大打折扣。
    ?
    3、夫妻關系不和睦

    爸爸不參與孩子養育,還有一個很容易會被家庭忽略但很本質性的原因:夫妻關系不和睦。
    ?
    從懷孕、生產再到帶孩子,女性承受的壓力非常大,這種壓力不只是身體上的,還有精神上的,她們會經歷很多挑戰和困難。這個時候的她們很需要被理解和接納。
    ?
    但是男性考慮問題的角度跟女性很不一樣,他們認為家里增添了一個新生命,自己身上的重擔變得更大了,他們考慮的是家里的花費會更多了,要想辦法賺更多的錢。
    ?
    男女性觀念的不同導致他們之間出現矛盾。

    ?
    有了孩子之后,很多家庭會犯一個共性的錯誤:我們習慣性的把孩子放在家庭的第一位,他們討論的所有的話題,包括夫妻之間聊天,所有的話題都是圍繞著孩子,以爸爸媽媽的角色參與討論,這些討論中缺失了夫妻自身的角色。
    ?
    當親子的關系凌駕于夫妻關系之上,夫妻之間沒有了自己的二人世界,很多問題沒能及時溝通和處理,小矛盾不斷升級,夫妻之間沖突會越來越多。
    ?
    夫妻關系出現了裂痕,導致對孩子的養育出現問題,那么爸爸的參與度更加低了。



    02

    爸爸參與養育的重要性

    剛剛講了幾種爸爸不參與孩子養育的幾種情形,今天特別想從一個兒童心理咨詢師的身份,從兒童心理,兒童發展的角度來跟大家來探討,爸爸參與到孩子的養育中,它的重要性體現在哪里。
    ?
    大家是不是都聽過這句話:家庭當中孩子好性格的養成,跟家里有一個情緒穩定的媽媽有關。

    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完全有道理。
    ?
    性格的養成,不光跟媽媽有關,更重要的是,跟爸爸是否參與養育有非常直接的關系。

    爸爸如果能分擔一些家務,或者在媽媽有需要的時候去照料孩子,會讓媽媽減少很多壓力,甚至讓她的心情舒暢,整個養育的環境是一種很輕松的氛圍。

    孩子在這樣的氛圍中成長的話,才能更加的開朗、自信、樂觀,才能身心健康,不會動不動就亂發脾氣。

    ?
    另外,兒童在3-6歲的時候,是發展性別認同的關鍵階段。爸爸的參與,對孩子發展正確的性別認同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否則孩子很容易會有同性戀的傾向。還有些孩子會將缺席的爸爸理想化,給爸爸找借口。

    可能出現的現象是長大后遇到渣男渣女,卻自行給他們找借口,認為他們已經做得很好了。
    ?
    爸爸的缺席、家庭的不和睦,還會導致孩子長大后無法與他人建立親密關系、恐懼婚姻等問題。
    ?
    總而言之,爸爸不參與養育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無論是從孩子的性格養成、小時候的性別認同,以及他成年后的親密關系的建立,都會有非常大的影響。
    ?
    爸爸參與養育,在孩子越小的時候開始越好,對于孩子長大之后建立自己的人生,追求他自己的發展是很有意義的。
    ?
    ?

    03

    如何讓爸爸更多的參與到養育當中來?



    1、我們首先要培養這樣的意識:爸爸和媽媽參與養育對于孩子的教育以及他的未來發展,特別是他的心理健康是至關重要的。
    ?
    2、我們需要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斷地學習更多育兒、兒童心理的知識,成為孩子成長指導師去引導孩子的健康長大。

    學習了解了更多以后,我們會預防到很多育兒的陷阱,能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并及時糾正,才能更好地去引導孩子,讓家庭和孩子朝著我們期待的方向去努力發展。
    ?

    3、放手讓爸爸帶孩子:爸爸在剛開始帶孩子的時候,可能有很多問題、很多錯誤,不夠細心。有問題時我們可以委婉地去提出建議,鼓勵他們繼續,不打擊他們的積極性。

    只有讓爸爸跟孩子獨處,爸爸才能知道帶孩子的艱辛,才能去有意識的去了解孩子的成長需求,進而學會更好地參與到孩子的養育中來,更好地引導孩子的成長。


    ?
    —END—

    作者:鞏梅(一米心理創始人 、高級兒童心理咨詢師)







    无码国产色欲XXXXX视频

    <optgroup id="n7267"><em id="n7267"></em></optgroup>
    <ol id="n7267"></ol>
    <optgroup id="n7267"><small id="n7267"><pre id="n7267"></pre></small></optgroup>

  • <ol id="n7267"></ol>